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分析了EA4T钢的性质特征以及传统调质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的实验,探索出了DJ4型机车车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贝氏体钢轨钢连续冷却曲线的测定及组织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膨胀法,辅以金相法、硬度法测定了2种成分试验贝氏体钢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不同冷速下获得的金相组织进行观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成分的选择及合金元素的作用。试验表明,1号钢冷却速度在0.3~2℃/s范围内,2号钢冷却速度在0.3~3℃/s范围内,贝氏体钢中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1号钢、2号钢最佳冷速范围均为0.8~1.5℃/s;当冷速大于4℃/s时,两组钢将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含V、Ti合金的奥氏体分解动力学及转变产物组织形貌,并详细讨论了合金元素对相变动力学的溶质类拖曳作用(SDLE)以及合金元素在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贝氏体扩散控制台阶长大机制进行简要评述。认为台阶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扩散控制台阶长大机制,提出了贝氏体相变过程中新相沿母相奥氏体层错面切变增厚的观点。在这种模型中,由于贝氏体铁素体片增厚借助于界面位错圈在奥氏体层错面上的扩展来完成,台阶的运动只能沿母相层错面切变滑移,而不会作侧向迁移,同时台阶侧面也不应是无序的非共格界面,切变运动的结果导致下贝氏体发生台阶与奥氏体层错条纹具有对应关系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末端淬火试验测量了E级钢及添加Mo、V、Nb等E级钢的淬透性,并分析了其组织,测量了微调Mo对E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级钢的淬透性不高,淬透深度浅,但有较强的贝氏体形成能力;在E级钢成分基础上成分微调对淬透性和组织均有影响,微增调Mo元素可提高钢形成贝氏体的能力,而V和Nb元素对淬透性影响不大,但可以使钢中组织细化,硬度升高.钢中增加Mo元素,可提高钢的抗回火性,在600℃以上回火仍保持较高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7.
含硅钢下贝氏体长大方式:65Si2MnWA下贝氏体界面位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含硅钢65Si2MnWA下贝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该钢下贝氏体界面错配位错为混合型位错,真实位错线方向与其柏氏矢量夹角约为30℃,界面可借助错配位错沿界面法线方向作保守滑移。发现界面位错有穿过界面的情况。提出了下贝氏体界面位错环模型,根据引模型,可以预测随着位错环的扩展,其螺型部分导致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增厚,刃型部分导致伸长,由于刃型位错滑移速度远高于螺型位错滑动速度,伸长快于  相似文献   
8.
新型贝氏体钢与U74钢轨钢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贝氏体钢强度高韧性好,是制造辙叉心轨的合适材料.采用焊条电弧焊的方法将贝氏体钢与U74钢轨钢连接在一起组成组合式辙叉.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焊接性良好,其热影响区为贝氏体组织,而U74钢热影响区为整个接头的薄弱环节,延性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